您好,欢迎光临ballbet贝博体育官方网站(中国)- 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中文版English
Print Share

ballbet贝博官网app

ballbet贝博官网app:疫苗股全线年资深投资人直言:相比疫苗我更看好医药板块这三个领域

发布时间:2024-10-19 06:10:39 来源:ballbet贝博开户 作者:ballbet贝博狼堡赞助商

详情

  疫情的影响 , 加速催化了医药行业的发展 , 那么在当前的市场下 , 该如何看医药的发展呢 ?雪球直播特邀 森瑞投资董事长1 、 投资来看就是要站在大资金的角度 , 站在长线持续复利成长的角度去投资 , 而不是仅仅的去追寻热点 。

  2 、 现在在爆炒疫苗 , 这个已经是相对来说存在很多的泡沫 , 大家不宜过分的追高 , 而医药投资是应该立足于中长线 、 第一 、 未来五至十年 , 医药板块可能会成为整个市场上最大的板块 , 会取代目前的金融板块的位置 。 第二 , 就是千亿以上市值的医药公司 , 一定会大量的涌现 。 第三 , 我们大家都认为一定会出现大量的新势力的诞生 。

  4 、 这三块是我最看好的三个领域 , 最看好CXO , 其次是创新药和创新器械 。

  :今年上半年以来 , 在新冠疫情的触动下 , 医药股越涨越多 , 绝大部分的医药股的估值都已达到了历史的顶配水平 。 特别是生物板块中的疫苗板块 , 几乎全部都是一倍两倍起步 。 现在智飞生物的市值差不多已达到了3000亿 , 今天沃森也是过1000亿 。 大家现在一方面觉得 , 医药股确实真的好 , 而且吸引人气 , 一方面觉得估值方面确实让人家难以承受 。 很多朋友来找我们投资 , 买我们基金的时候也都在讨论这样一些问题 , 我想大家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 。

  说到投资医药 , 森瑞虽然是专门做医药生物的 , 但是我们从前几年就开始专心这样的领域 。 我们从来脑子里就没有想过会发生这样的疫情 , 我们的投资逻辑是中国的老龄化的趋势 , 中国的创新药的发展 , 以及中国医药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不断的寡头垄断 , 不断的寡头发展 , 强者恒强 。

  今年的新冠疫情只是在已经很好的基本面的条件下 , 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 。 以后投资医药股 , 我们是盯着新冠疫情来呢 ? 还是盯着各个细分赛道呢 ? 我认为这个事情还是要重归于理性 。

  就医药来说 , 是一个细分非常多的赛道 。 首先我们从始至终比较推崇分散化的投资 , 而且在不同的优势的领域都做布局 。 比如说森瑞为了更便利广大投资者投资 , 尤其是关注各个子行业的龙头 , 我们在元旦的时候推出了森瑞的G20指数 。 我们选了二十个成分股 , 普遍是市值偏大 , 成长能力又强的公司 , 从元旦以来我们的G20成分指数到现在已经上涨了很多 。 我们做这个设计的时候 , 绝对没考虑会发生新冠疫情 , 而是综合的来看优秀的龙头公司 。

  同时有一点需要强调的 , 我们G20在元旦推出的时候 , 总市值是2050亿 , 到现在已达到了3600亿左右 。 也就是说不管你的投资规模有多大 , 几乎来到这里都可以完美的实现快速的增值 。 因此我觉得 , 从投资来看就是要站在大资金的角度 , 站在长线持续复利成长的角度去投资 , 而不是仅仅的去追寻热点 。

  现在大家都在狂炒疫苗 , 新冠疫情全世界泛滥 , 确实将来解决新冠疫情还是得靠疫苗 。 但是新冠疫苗第一研发都还在路上 , 中国的企业虽然好多个都在进行研发 , 但是进入临床三期的 , 目前只有两个公司 , 还都不是上市公司 。 智飞生物是在二期临床之中 , 差不多要结束二期临床 。 只有港股的康希诺是进入了三期临床 。 其他的像华兰 , 沃森等等 , 目前连临床一期都未正式的开展 。 那么大家基本上还是都在炒一个概念 。

  另外新冠疫苗就算将来它得以问世 , 我们大家都认为仍然会有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性 。 第一就是它的单支的单人份的盈利 。 我们大家都认为作为一个重大公共卫生产品 , 由政府集中采购之下 , 相关的疫苗的单支的毛利一定会被严格的控制 , 毕竟是政府去采购 。 很可能最后的利润只有10到30块钱一支 , 而且最终也并不全是由一个厂家去实现 。

  即使是中国10亿人都去打 , 所产生的整个的大蛋糕也就是100来亿的利润 , 可能还会再分到几个公司制中 。 但是受这个事件的影响 , 相关的疫苗公司有的已经额外的上涨了1000亿以上的市值 , 我们大家都认为从这个方面来看 , 现在在爆炒疫苗 , 这个已经是相对来说存在很多的泡沫 。 大家不宜过分的追高 。

  而医药投资是应该立足于中长线的投资 。 在过往的十年之中 , 我们有幸看到在各条赛道上 , 医药医疗都跑出了很多优秀的成长型企业 , 他们的累积涨幅翻二十倍以上的个股都达到了接近二十个 。 口碑最好的茅台 , 在近十年之中的涨幅也只有十五六倍 , 连医药股的前十都还不能够入选 。 所以我觉得大家虽然今年炒疫情的相关概念 , 但是从长远来看 , 还是要立足于几大黄金赛道 , 比如说肿瘤的方向 , 生物制品 、 医疗器械 、 专科服务这几条赛道 , 一定都会不断地涌现出优秀的成长型公司 。

  我在6月份第十四届私募峰会上有几个预言 , 第一 、 未来五至十年 , 医药板块可能会成为整个市场上最大的板块 , 会取代目前的金融板块的位置 。 第二 , 就是千亿以上市值的医药公司 , 一定会大量的涌现 。 现在千亿市值的公司6月份才只有八个 , 现在已经有十二三个了 , 加上港股都已经接近二十个了 , 预计五年以后 , 这个数量可能会三十个到五十个千亿以上市值的公司 。

  到时医药股可能大家会面对的大量的百元以上的个股 , 几百元以上的个股 , 甚至千元以上的个股一定会非常的平常 , 大家到时要习以为常 。 因为医药的持续的增长能力非常强 , 一旦一个公司的研发能够突破上去 , 它往往是很多年的快速地增长 , 而且不断的寡头的加强 。

  第三 , 我们大家都认为一定会出现大量的新势力的诞生 。 过去十年二十年 , 医药股之中出现了很多很惊人的成长公司 , 比如说像云白药 、 长城高新跟福瑞医药 , 近十五年到二十年这个区间累积的涨幅是350倍到400倍 , 茅台上市二十一年 , 也就是这一个涨幅 。

  像这样几十倍以上的超级成长股 , 在医药股之中一定会大量的诞生 , 因为不断地研发的推进 , 他们很可能是因为某一个药 , 某一个产品 , 某一个器械突然间推向市场 , 获得巨大的成功 , 掘金医药股 , 它跟科技股的属性是可完全媲美的 。

  总的来说 , 我们所认可的逻辑 , 就是在中国老龄化的背景底下 , 创新药不断地崛起 、 发展 , 以及医药龙头不断地寡头集中 , 一定会造就更多优秀的公司 。

  讲一个现象 , 就是今年的医药股除了疫情的推动 , 为何会持续的上涨呢 ? 这个跟公募基金的超配 , 以及北上资金的选择也有一个重大的关联 。 在2018年年底 , 药品集采的时候 , 医药股跌 , 公募基金平均医药的仓位大约是在四到五个点 。 如今现在在诸多条件的推动底下 , 现在的超配比例已达到了23% , 这是所有公募 。

  以前我们讨论医药 , 这个觉得只有专业的医药基金才会这么重仓 , 现在我们却发现 , 几乎所有的公募产品 , 至少都有两成以上的仓位在选择医药 。 而大量新加盟的资金 , 也在不断地流向这些医药基金 。 我认识了一些医药公募的朋友 , 他们去年的规模只有一个多亿 , 但是到今年已经爆增到三十个多亿 , 就是在一年之中 , 一个产品就达到了三十倍的增长 。 也进一步刺激了相关的个股不断地加强 。

  因为有些公募在多头策略的条款下 , 要维持八到九成的仓位 , 因此他们基本上就只能自己买自己 , 然后医药股就进一步的加强 。 股价的上涨带来了净值的上涨 , 反过来再进一步的带动了市场资金的进一步流入 , 都有一定的关联 。

  我们觉得 , 现在市场确实是相对过热 , 但是从整个大势的环境来看 , 我们也认为中国的长期资金市场从20年代以来 , 也确实开始走入一个新的周期 。 很多人一直觉得 , 中国的股市就是长期的熊市 , 特别是在3000点附近横盘了整整十二年之久 , 大家似乎都已经对股市完全失去了希望 。

  在我们看来 , 过去这十二年3000点的徘徊 , 一种原因是对市场的一个低估 , 一方面也是对未来市场的一个长期的筑底的需要 。 同时大家最近也在反复的讨论 , 为什么这一波行情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突然间立起来了 , 连续一个月的成交量都过万亿 。 我这里也需要说一下 , 其实一个国家的股市的发展 , 更多的是这一个国家国运的一个进展 。

  这次新冠疫情下 , 大家看到全球到处都是一团糟 , 中国的秩序恢复的最早 , 今年的经济至少能有望在低速的增长状态 。 而美国的二季度已经单季度下滑GDP35%之多 , 在这种背景底下 , 不管美国政府怎么去打压中国人民 , 能够正常的看到全球的资金正在做出一个理性的选择 。

  近一年 , 我们关注到北上资金 , 通过深港通 、 沪港通大量的流向地的股市 , 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几乎在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日子 , 深港通 、 沪港通都是呈现一种净买入的状态 。 而且他们普遍的流向一些优质的蓝筹 , 其中超过三分之一又是叠加买入了医药方向 。

  所以一方面促成了大盘指数忽然某一天就跳过了3000点 , 让大家呈现一种牛市状态 。 另一方面很多机构现在回过头一看 , 原来医药股的筹码已经被大量的集中了 。 实际上外面的优质医药蓝筹的筹码流动性其实是有限的 , 所以轻轻一买 , 这个行情就进一步的往下发展 。

  展望未来 , 未来我们不敢说几个月之内市场会怎么样 , 医药股会怎么波动 , 至少如果说我们来用五年的眼光来展望医药板块 , 应该仍然是整个市场的一个投资的最热点的方向之一 。 因我们预计 , 不论是中国还是全球 , 在未来的三五年之内 , 医药卫生开支都一定是一种持续增加的趋势 。 相关的公司肯定是会在研发上快马加鞭 , 整个需求都会不断地放量 。

  至于在未来的几年之中 , 究竟哪些细分赛道上有可能最容易跑出黑马 , 他们又是普遍是怎样的特性 , 尤其是在创新药 , 在CRO , 在疫苗领域究竟会有哪些在技术上的专业级的突破呢 , 今天由我们森瑞的研究总监何山博士来分享一下 。 他是美国海归回来的生理学博士 , 在相关的制药 、 研发方面绝对是国内顶级的专家 。

  何山 : 各位好 , 各位投资者好 , 我是森瑞投资的研究总监何山 。 刚才林总很高屋建瓴的指出了医药的一些宏观的看法 , 确实医药不管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 我相信都是一个能够说是A股最牛的一个板块吧 。

  现在我主要就来讲一下我自己对一些细致划分领域的看法 , 还有一些逻辑 。 我自己最看好的还是CXO这个产业 , 还有别的的包括创新药 、 创新器械这些领域 。 中国以后就整个医药市场的发展 , 应该是没有以前那么快了 。 未来十年整个中国医药支出可能按年化4%这样来走的话 , 已经是很不错的一个速度 。 大概就说整个药品的销售额 , 从现在大概是2万多亿 , 发展到十年以后的3万多亿 , 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客观 , 也能轻松实现的一个支出 。

  现在整个行业的增速在放缓的情况下 , 也很有必要去精挑细选一些领域 。 对医药来说 , 刚才也说过由2万亿增加到3万亿 , 这不是一个很快的增速 。 但是我觉得在这样的增速下 , 创新药会有更快的一个机会 。 就目前来说 , 整个中国专利药的市场大概也就在1000多亿左右 , 我相信在十年以后它还是可以以一个年化30%以上的增速来发展 。

  到十年以后 , 大概发展到一个15000亿的市场 , 就是大概占了整个医药市场的50% 。 这个虽然看起来高 , 但是还是比美国 , 甚至相比日本都还是不如的 , 所以我觉得是能够达到的 。 而相对应的仿制药的市场 , 由现在的差不多17000多亿 , 可能还会继续萎缩下去 , 所以我不太看好仿制药的市场 。

  另一方面还有中药的市场 , 目前来说大概6000 、 7000亿 , 在未来十年可能也是以1% 、 2%的年化增速来成长的 。 这一块增速很有限 , 所以不太看好 。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看好新药 , 专利药未来的发展 。

  可能有些投资医药朋友也会关注 , 现在的一些生物药集采 , 虽然这一次没有采到生物类制药 , 只采到了胰岛素 , 但是以后会不会采到生物药 , 从而对整个行业造成打击呢 ? 我自己的理解是确实是这样的 , 中国是全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一个生物类制药的市场 , 我觉得未来三五年以后 , 很可能整个生物专利药会被集采 , 然后导致用药的价格下降 。 这对我们消费者是一个很有利的形式 , 但对药企来说不是这样的 。

  但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 , 我们就更需要精挑细选 , 有一些专门做生物类制药的一些厂商 , 以后的发展空间可能是比较有限的 。 相对应的一些做直接像单抗 、 双抗 , 或者直接ADC药物这种期望在技术上弯道超车的一些企业 , 它可能以后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

  另一方面有一些企业可能本身的实力没那么强 , 但是它挑选了一个比较冷门的新增领域 , 比说一些罕见病 , 或者糖尿病这种虽然是大病 , 但是新药比较少的领域来进行突破 , 这种公司我也觉得更加有潜力 。

  所以创新药是我看好的一个好的市场 , 但是确实需要精挑细选 。 而如果大家认为在挑选个股很难的话 , 我个人建议是做一个更好的选择 , 就是CXO行业 。 我自己在几年前也是自己去创业 , 做了一个CRO公司 , 但是细分领域选得不太好 , 选了一个学术CRO , 结果后来是没有成功 。

  但是我看到了整个中国CRO正在爆发的前夜 , 而且后来虽然我在自己创业的时候投入了大笔资金 , 大多数都亏了 , 但是后来我还是从证券交易市场把这个钱给赚回来了 。 特别是像通过泰格这些 。 所以我觉得我自己的眼光在这样的领域还算是比较专业吧 。

  我觉得它是一个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一个行业 。 其实我们放眼整个大的领域 , 不只看医药的话 , 我们也可以发现其实在各个行业中 , 外包产业都诞生了很多牛股 。 比如说制造里面的立讯精密 , 闻泰科技 , 综合里面的华策检测 , 包括像医药里面的金域医学 , 还有CRO这些 。 我们回过头去看就会发现 , 那大多数都是十年十倍的一种大牛股的状态 。

  在这个里面最好的是什么呢 ? 我觉得还是CRO和CDMO 。 为什么呢 ? 因为我觉得过去十年 , 这一个是和教育的逐渐提升有关 。 在以前中国培养了很多的大专生 、 高中生 , 所以才能诞生像立顺精密 , 像文泰科技这样的消费电子的组装的一种大规模的公司 , 并成为牛股 。 再近一点看 , 培养了大批量的大学生 , 这样的话它是产生华策检测和精益医学这样一类检测实验室的牛股的基础 。

  因为在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 , 中国已经具有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研究生 、 博士生的一个团队 。 在中国进行研发或者进行试生产这些成本是比较低的 。 而且相对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 我们的教育毕竟经历了那么多年的积累 , 还是有很大的沉淀 , 而且很难被赶上的 。

  跟发达国家有一个成本比较的优势 , 跟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有一个高级工程师的红利的优势 , 这样的话中国的CXO产业就具有了一个比较优势 。 而这个比较优势 , 我认为在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是一个很强的壁垒 , 是没有办法被其他国家超越的 。 所以这个行业我认为就是整个医药里面最好的一个细分领域 。

  有些人可能会问 , 这个估值怎么看 , 会不会比较高 ? 因为如果是看到外国的一些CRO公司 , 比如说查尔斯河 , 其实它的市值目前来说已经被药明康德加药明生物的药明系给超越了 。 而且从估值上大概也就40多倍这样 , 也没有说中国的CRO公司那么高 。 那么是不是有些虚 ?

  因为中国的CRO公司目前已经不再纯粹的是一个只做外包服务的 , 比较提供劳动力 , 比较low的一种公司 。 中国的CRO公司已经走向平台型公司 , 它已经从涵盖最前期的一些项目的立项 , 到最后的一些上市的申报的全产业链 , 还包括了一些风投 、 孵化的项目 。 这一种优势我觉得是在其他的海外的CRO公司里面看不到的 。

  就这一点来说 , 平台型的一些企业 , 享受一个更高的估值是合理的 。 所以我认为 , 虽然目前我们能清楚看到药明康德加药明生物已经差不多4000亿的市值了 , 其他的几个像泰格等也有近千亿的一个市值 , 一些小的我们以前传统认为小的一些 , 比如说像焦点新药也有200多亿市值 , 但是我认为他们还是没有达到他们的天花板 。 在未来我们也可以期待他们能够持续稳健的发展 。

  关于新药产业链 , 我的阐述就是这些 , 最看好 , 最确定的还是CXO的一个行业 , 创新药还是需要比较细细的斟酌 , 精挑细选个股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我觉得器械本身可能在中国来说 , 投器械可能比投药会更加简单一点 , 因为市场已经帮我们筛选出了强者出来 。 不管是海外的经验还是中国的经验 , 都能看到器械这个强者恒强的趋势是比药更加强的 。 像我们看到药 , 有一句话就是流水的药企铁打的罗氏 , 市值变动是比较大的 。

  可是像器械企业的话 , 我们能清楚看到各个领域的龙头在过去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面是比较稳定的 。 比如 “ 美敦力 ” 这个高耗的龙头 , 或者像 “ 丹纳赫 ” 或者像 “ 热电 ” 这个设备的龙头 , 他们在十年二十年前已经是最强 , 到现在还是最强的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我觉得投资中国的头部的一些器械平台型公司 , 会是比较稳健的 。 他们的收益可能不会太高 , 但是他们的业绩能够持续稳健的成长 , 而且市值我认为也没有到达天花板 , 能够缓慢的爬升 。

  如果大家希望爆发力的话 , 我认为器械也可能会是一个比创新药更好的领域 。 因为从美股的经验看 , 爆发力强的 , 十年累计涨幅比较强的头部的排名拉下来看 , 大部分处于前列的还是器械公司 , 比如说迈斯摩 、 比如说德康 , 这些公司 , 都是十年近乎百倍 。

  我觉得就是因为这些公司进行了一个技术上的革命 , 产生了突破性的技术 。 通过这些突破性的技术 , 抢占了以前的市场 。 这种技术上的迭代 , 相比其他的药这方面的可能缓慢的改进改良来说 , 是更加具有爆发力的 。 所以这就导致了在美股 , 器械公司能够进行 , 器械公司有那么多具有很高爆发力的小器械公司存在 。

  在中国 , 如果我们想要找到具有这种突破性技术 , 具有如此强爆发力的公司 , 我觉得可能还是比较困难一点 。 虽然我们看到有一些在科创板上来以后 , 有一些公司 , 如果对标海外公司的话确实很好 , 比如说像天智航对标海外的机器人 , 比如说像精密医疗 , 沛嘉医疗他们的技术也是对标海外 , 对标美股的波士顿 。

  虽然我们是期望能够这样对标 , 但是其实技术上来说 , 中国的这种高新技术的器械 , 总体上来说还是处在一个模仿的状态 , 还没有真正的走向像刚才说的海外公司那种真正的创新存在 。 但是我觉得中国的器械市场会有一个更好的地方 , 就是一个国产替代的存在 。

  我们知道以前中国的高端的 , 不管是耗材还是设备 , 基本上都是进口的 , 包括设备里面的GPS , 或者耗材里面的 , 比如说美敦力 、 雅培这些 , 都是海外基本上占据了主导 。 在过去十年间 , 我们也能看到在某些细分领域 , 中国确实也能够极快地提高市占率 。 比如说在心血管支架里面 , 乐虎跟微创极高的提高了市占率 , 所以他们也走成了大牛股 。

  在未来十年 , 有更多的领域 , 中国也能够慢慢的进行替代 , 而不断地扩张它的市场空间 , 慢慢的走出牛股的趋势来 。 比如说现在的骨科 , 特别是关节这方面 , 中国的市占率还是比较低 。 比如人工晶体 , 目前来说人工晶体中国只能占10% , 而且基本上都还是低端市场的状态 , 或者比如说更高端的一些 , 比如说经导管的瓣膜植入这些 , 那本身就是一个蓝海市场 , 而且竞争者也不多 。

  所以我觉得在这些领域 , 器械也还是能够产生伟大的公司的 。 以后对我个人来说 , 这三块是我最看好的三个领域 , 第一是CXO , 其次就是创新药和创新器械 。

  关于疫苗看好哪个公司 , 这点其实我觉得如果是想希望马上就买的话 , 目前而言 , 可能疫苗公司总体上估值都还是有一些水分 , 因为疫情的原因 , 炒的都比较虚高 , 所以可以说是鸡犬升天 。 但是如果按照长期价值来看的话 , 我觉得有一些个股还是值得买进长期持有的 。

  比如康泰生物算是中国的疫苗的企业里面 , 大型企业里面研发算是最优的 , 或者另外的话还就比较看好智飞 。 因为虽然今天突破了3000亿 , 确实会有点高 , 但是我觉得它本身欣赏的是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 其实我们看其他的疫苗公司 , 他们做的事情基本上很多都还是在模仿海外 , 而且他们的技术平台很多也是来自于海外 。 这样的话有一个问题 , 就是中国的疾病谱其实跟海外还是有一些区别 。

  而智飞我们能看到 , 它是特立独行 , 自己去做肺结核 。 这个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实不算是一个大病种 , 所以那些大的疫苗公司 , 默克 、 塞诺特也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去做 。 而智飞看到了这一点 , 它也会沉下心来去做微卡 ,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地方 , 也是一个我很佩服的地方 。

  所以关于疫苗 , 这个问题看好哪个疫苗公司 , 那么我就是认为康泰和智飞 。 但是如果是买卖的话 , 我自己不做建议 , 因为目前我确实觉得疫苗还是有比较大的泡沫存在 。

  我觉得其实不管任何增发都不好 , 不管是说的圈钱 , 低一点圈钱 , 或者高级点说是比较一些冠冕堂皇的说法 , 但我个人的看法都是任何公司增发都不是太好 , 因为会稀释掉我们自己的权益 。

  但相对而言 , 我觉得CXO公司的增发我是能够理解一些 。 我认为 , 中国的CXO公司并不是一个在国内竞争的公司 , 它的未来会是星辰大海 , 是全球的市场 , 它的目标会是去做全球的老大 、 老二这种目标 。 所以在这个程度上 , CXO公司经常扩张的话 , 可能以后还是需要更多的海外的一些子公司 , 或者海外并购公司 , 或者请海外的一些管理人员存在 。

  而在港股增发的话有方便的地方 , 比如说可以使用港股去换股进行收购 , 或者对海外的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 , 有港股也总比只有A股还是要方便挺多 。 我觉得虽然整个增发我都是不太认同的 , 任何公司增发我觉得都不是太好的行为 。 但是相对来说 , 我觉得CXO公司增发还是相对能够理解 , 特别是在海外市场进行IPO , 我觉得还是相对能够理解 。

  去年11月底我们一起去调研了两家公司 , 一个是方达 , 一个是药明生物 , 当时我们选了药明生物 , 没有选方达 , 主要是认为方达它选择的赛道是一个CRO里面比较艰难的赛道 。 因为它主要做的是包括像DMPK , CNC这些前面 , 它的前端有像药明康德这个巨无霸做药物发现 , 这个领域基本上是很难往上扩展了 。

  而往下扩展的话 , 也有很多比较好的小公司 , 比如安平有焦点新药 , 再往下的话临床这块有它的母公司 , 就是泰格医药 。 它本身做的业务可能是CRO整个领域里面可以说是最苦逼的一个环节 。 所以我觉得它未来的话是可以享受整个CRO发展的红利 , 但是它并不是最优的一个CRO公司 , 所以不太会倾向于选择它 。

  因为最近增发被否 , 被砸下来挺多 。 关于这一点我自己是挺看好凯利泰这个行业的 , 整个骨科里面关节其实竞争对手是挺多的 , 像创伤虽然竞争对手更多 , 我觉得比较low 。 而脊柱 、 脊椎就是凯利泰做的这方面的事情 , 相对来说竞争对手较少 , 而且最主要的是 , 它的市占率是整个脊柱耗材的国产化率 , 并不高 。

  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在心血管支架领域已经有全国的集采在开展了 , 而在目前有一些风声传出来关于骨科全国集采也是正在紧密的商讨 , 今年有可能落地 。 我觉得这种市占率低 , 而且国产化率低的一些公司 , 在集采里面是有希望直接快速的拉高 , 通过中标快速的拉高它的市占率 , 会有一个爆发性成长的机会 。

  所以骨科的这几个公司 , 特别是脊柱 , 第二个关节这两个领域我是比较看好的 。

  这个我觉得不能这么比 。 如果我是高瓴这样一个资产 , 那我当然两个都买 , 高瓴也确实是两个都买 。 如果我是资金比较少的一种状态的话 , 我个人看好还是泰格医药 , 因为我觉得中国的CRO公司 , 临床的市场其实是比临床前更大的 。

  另外的话 , CRO这个市场它相比CDMO具有轻资产 , 而且毛利率高的特点 。 所以相对来说我更看好中国的CRO , 我觉得中国的CRO的壁垒 , 就是刚才说的工程师红利的壁垒 , 另外还有一个隐性的 , 就是临床资源的壁垒 。 相比来说凯莱因的一些技术壁垒 , 跟它的一个资本规模的壁垒 , 相对来说前者它的壁垒持续时间更久 , 这也是可以让泰格医药更加持久发展 。

  相对而言 , 我看好前者 。 但是如果我足够有钱 , 我觉得我会把整个CXO行业的头部公司全部覆盖一遍 , 分散来投资 。 我觉得这样也不会差 。

  我们去年做过一个统计 , 把整个医药的细分赛道他们的公司涨幅拎出来来统计 , 看哪个赛道更好 , 整个CXO公司是排名第二的 , 排名第一的是眼科 , 第二就是CXO 。 我觉得买入整个赛道里面的一个优质的公司 , 头部的公司 , 是没多大问题的 。

  另外关于创新药这一块 , 比如像百济神州 、 信达医药这些都没有问题 。 这两个公司我自己更看好信达 。 信达其实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的时候药品谈判 , 因为多数的中国的药企还是比较高冷一些的 , 但是去年谈判的时候 , 信达直接把信迪利大幅度降价 , 这一点是让我没有想到的 。

  所以我觉得信达是一个不但研发强 ( 俞德超在那里 , 这个有保证 ) , 而且它是对中国的政策 、 对中国的市场理解很深的一个公司 。 我觉得相对来说会更好点 。

  百济神州以后也是一个能够翻倍 , 甚至更高的公司 。 但是我觉得对它而言会有两个问题存在 , 第一 , 因为中国确实以前没有一个能够真正走出国门 , 走向国际的一个公司存在 , 而且药物基本也很少 。 虽然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可以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 但是我觉得就是因为没有潜力 , 所以它选择的也是一条艰难的路 。 以后能不能成功 , 这一点是有点难的 。

  第二点就是像泽布替尼这种罕见病用药 , 在中国其实罕见病用药的环境其实一直都不是太好 , 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 , 但是还要时间吧 。 所以在中国市场它到底能不能推开还是有点疑虑的 。

  我挺喜欢这个公司的 , 这种公司有可能增长不会太快 , 带给大家的一些收益可能也不会太高 , 比如说一年涨个一两倍这种我觉得是挺难的 。 但是也正如刚才所说的 , 器械公司本身强者恒强这个特点是很显著的 , 所以我认为它是没有到达天花板的 。

  我们正真看到迈瑞本身也是在在拓展两个新的赛道 , 一个骨科 、 第二个微创手术 , 这两方面我觉得也是市场比较大的一个赛道 。 关于它不好的地方 , 就是可能近几年来好像确实比较保守 。 因为大的器械公司横向扩展还是比较困难的 , 很多时候还是需要通过并购来扩展自己的收入和利润 。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过去几年 , 迈瑞在并购上表现的还是比较保守的 , 更多的还是依靠自身的成长 , 我觉得迈瑞本身现金也多 , 一百多亿的现金 , 算是中国头几家的现金充沛的公司 , 如果它能更加狼性一点 , 更加愿意通过并购来扩展业务 , 这样的话给我的印象会更好一些 。

  另外像艾迪药业 、 亿帆医药这些新药 , 如果大家希望看到这种概念来投资一个公司的话 , 我觉得大家还是等等吧 。 目前来说 , 医药确实是一个风口 , 有一个概念资金就能把它炒上天 , 但是哪天潮水退却的话 , 有可能会跌的 , 就是这种有概念 , 没有真正业绩 , 没有坚持的一些研发基础的公司 , 可能会跌得很惨 。

  所以关于某些细分的一些新药的公司 , 我也不太方便去评价 , 特别是这些有一些可能概念性比较强的一些企业 。

  乐普医疗这个也是确实争议挺多的 , 有的人挺喜欢 , 而且会死忠粉 , 有一些确实以前被伤过 , 所以以后再不碰它 。 我还是刚才的观点存在 , 就是说中国的器械平台性公司 , 我觉得会发展的很稳健 , 而且能够强者恒强这样一个趋势存在 。 虽然乐普大家担心的一点还是药那一块可能会持续萎缩 , 第二点担心的还是器械集采 。

  但是目前两方面都算是落地了 , 药去年也已经落地了 。 器械的话 , 我认为这一次基本上也没有多大问题 , 从申报稿上来看 , 其实这次心血管支架集采 , 我们能够明显看出为什么要把铁支架排除出集采的范围 , 这一点大家应该能够从中看出点什么来吧 。

  中国有挺多的厂商也还是用铁支架的 , 海外的大的头部厂商基本上清一色的都是合金支架被集采的 , 这一点上来看 , 大家也不太需要太害怕集采 。 因为中国的政府还是挺向着中国的企业的 。

  基本上还有像关于估值的问题 , 就目前来说整个药物估值都还是有点虚高 。 权指医药目前应该会算是整个历史上的98% 、 99%这个分位的样子 , 也有可能会更高 , 这一点我还没有具体的去看 。 所以整个从板块上来说 , 肯定是多数的医药股都还是有泡沫存在 。

  我觉得还需要买医药的话 , 可能需要衡量一下横向的估值比较 , 看看有没有一些估值相对较低的企业存在 。 比如刚才说的乐普这种 , 估值也还是相对合理 。 另外像头部公司估值也是处在他们历史的 , 核心资产的 , 他们的估值可能处在历史的一个峰值的状态 , 但是我认为这些核心的医药公司 , 也还是能够以后通过业绩的成长来消化它的估值 。

  对于大资金来说 , 他们可能不太会考虑短期的估值的高低 , 因为对他们来说可能只考虑 , 比如说五至十年内能够跑赢一个长期国债的收益率 , 这样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够了 。 这些头部的公司 , 恒瑞 、 迈瑞这些公司 , 即使以现价买进去 , 五至十年跑赢一个国债的收益率我认为也是很肯定的事 , 99%都没问题的一个事情 。

  所以估值我的态度是 : 有泡沫 , 所以需要更加细致的去挑选一些横向估值比较低的一些个股 , 或者做长期考量 , 不去考虑短期的一些波动 , 这样的话比较适合一些大资金 。

  我觉得像这种公司其实是一些特色制剂的公司 , 我自己也是比较看好 , 虽然没有说像对创新药 , 像对CXO这么看好 , 但是特色制剂这方面 , 确实也是一个能够以后不管整个市场怎么风云变幻 , 这些头部公司每个领域的头部公司存活下来是没有问题 , 缓慢的发展也是没问题 。

  所以像呼吸的健康元 , 或者是消化的丽珠 , 或者像比如说合药里面的东诚这一类 , 我认为会是一个比较稳健的发展 , 而且以后也是能够带给投资者不错的收益 。

  目前来说这一类公司确实比较偏 , 在这次疫情里面也没有受益 , 也没有什么爆发性的增长 , 甚至还有受损 , 所以他们的涨幅也不大 , 估值也还算合理 。 所以我觉得特色专科制剂 , 也是目前来说是能够考虑的一个方向 。

  药明生物这个公司对比全球的话 , 我对它的期望当然是全球第一啦 。 目前来说市值可能是全球第一 , 因为头部的两个公司并不是一个专门搞大分子CDMO的公司 。 像那个勃林格殷格翰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公司 , 所以单论市值的话可能没办法比 。

  如果是论收入利润这方面看的话 , 现在药明大概还是第三或者第四 , 跟三星生物可能是伯仲之间吧 。 我对它的期望就还是全球第一 , 而且我认为它的竞争力也会是在全球第一 。 首先来说勃林格殷格翰BI这家公司 , 我觉得更多目前来说更多的层面是做商业化的CMO这一块 , 所以以后它的成长也是会相对较慢一点 , 虽然现在规模大 , 但是以后成长会更小一点 。

  而新势力 , 像韩国的三星生物 , 中国的药明生物 , 这两家我觉得会是更加在以后增长更快 , 通过刚才说的工程师红利 , 还有一些基础建设的更低的费用这些优势在 , 是能够在以后打垮勃林格殷格翰这种市场的 。

  以后的话 , 第一第二肯定会在药明生物跟三星生物之间产生 , 相对而言药明生物竞争力更强 。 一方面它本身孵化初创项目的能力更强 , 我们能清楚看到现在其实药明生物并没有唯一只有一个艾滋病的项目是商业化项目 , 其他的还是处于孵化中 。 而三星生物已经有了很多商业化项目 。 这方面来说 , 药明生物的潜力会更强 。

  第二方面是这次药明生物去做疫苗的一个外包 , 这个是让我非常欣赏的地方 。 , 我们能够看到在这次能够看到疫苗其实是挺有潜力的一个市场 , 很多时候可能也是一个爆发性需求的一种市场 , 有周期的一种市场吧 。

  所以对疫苗公司来说 , 我认为以后很大可能就是说 , 把更多的疫苗外包给像药明生物这一类的公司在做 。 这样的话 , 一方面能够平复一个疫苗本身的周期性 , 第二方面也还是能够节约点成本 。 我自己很看好药明生物 , 认为它起码是一个四五千亿级别的一个公司 。

  这个公司我自己也很看好 。 其实医药的核心资产里面 , 我有两个观点 , 一个是横向对比 , 跟海外的同类对标的话 , 最便宜的是迈瑞医疗 , 纵向对比绝对的估值最便宜的就是长春高新 。 长春高新有一个最亮眼的地方 , 我经常会使用一个指标 , 比如说成熟市场的药品的渗透率多少 , 来参考这种成熟市场的经验 , 来推断我们自己市场的最后的天花板 。

  但是生长激素我认为是不能够拿成熟市场 , 美国日本这些市场来进行对标的 。 因为中国一方面宗教的信仰没有像美国的那么严重 , 第二用药也没有像美国规范吧 , 所以我认为在中国 , 以后生长激素的天花板是可以远远超出美国 、 日本这种海外市场的 。

  就这一点上 , 我是很看好长春高新的一个未来发展 。 虽然说大单品这一个本身可能会是有一点问题 , 但是我认为看三五年这样的话 , 它持续的高增长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 唯一一个可能存在的风险就是关于积累跟公司 , 就是说长春高新本身里面的一些问题 , 这方面我不太好细说 , 大家如果投的话 , 就持续跟踪吧 。

  最后 , 感谢大家参与我们这个森瑞投资的互动直播 , 一个小时的时间也不能完全的展开太多 , 以后大家在雪球上也可以给我们留言或者私信 , 我们大家一起再讨论一下 。 医药医疗是一个长期的黄金赛道 , 大家要长期的关注 。 短期我们认为 , 确实也出现一定的高估 , 大家要稍微的悠着一点来 , 反正投资的日子也还长 , 不要争一时的长短 。 同时对一些新兴的技术的涌现 , 我们要保持一个高度的关注 。

  今天就这样了 , 感谢大家的参与 , 希望我们能多交朋友 , 谢谢各位 , 再见各位 。

  林存,1974年生,北京市人,自幼随父南迁深圳长大。80年代末就耳濡目染深圳的证券投资热潮,91年即开始证券投资,97年入职号称“证券行业黄浦军校”的君安证券,历任解盘员,研究员,98年起活跃于各大证券投资及财经电视节目(栏目),担任财经嘉宾,2007年正式创立森瑞投资公司。

如果对此产品感兴趣,请发邮件至sales@www.91eps.com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回复您。